河川卷——攸县洣水
2013-05-22 15:59:06          来源:攸县风物 | 编辑:颜洪 | 作者:谭贻芳          浏览量:10046

  洣水,是湘江下游支流。源出炎陵县南境八面山,西北流经茶陵县、攸县,在衡东县雷溪镇入湘江。全长296公里,流域面积10505平方公里。《水经注》载:“洣水出茶陵县上乡,西北过其县西。……又西北过攸县南。”洣水经茶陵县从菜花坪镇紫仁桥进入攸县县境,在菜花坪镇李家大屋入衡东县。在攸县境内,洣水干流长29.5公里,包括攸水、浊江、永乐江,全县洣水流域面积为1929.1平方公里。

  洣水上游,水流湍急,河道相对狭窄。入攸县境,坡度降小,纳攸水,水流量增大,江面较宽阔。基于此,攸县县治在五代后梁(907~923)从东部迁入濒临洣水的今址。攸县县城曾为洣水水运的一个重镇,不仅是攸县,还是茶陵、酃县的物资集散地。上游的小船运载货物在这里过舱到大船上,上游的木竹小排筏在这里集组成大的排筏。到清末和民国时,攸县县城建有谭家、学门前、同仁宫3个水运码头。江中高桅行帆,百舸争流;码头边泊舟篙杆如林,人声鼎沸;江岸上人来车往,货运不歇。

  洣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1.69亿立方米。据测算,攸县段洣水水能理论蕴藏量2.9万千瓦。1974年由省、地、县水利水电部门勘测设计,在攸县苏洲紫仁桥兴建苏洲水轮泵电站。当年10月动工,截断洣水干流,1978年7月竣工投运,建成长360米、装有25扇钢质弧形门和9扇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的圬工重力坝。该工程控制流域面积462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约30亿立方米,兼具灌溉和发电功能。装有水轮泵15台,上水扬程净高34.5米,总上水量为5立方米/秒。装有发电机组8台,共2500千瓦,其中5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4台,水轮泵配带125千瓦发电机组4台。农田需水时以抽水为主,需水量少时以发电为主。年平均泵水量1800万立方米左右,灌溉本县菜花坪镇和茶陵县虎踞镇农田4万亩。年平均发电量约1100万千瓦时。1977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来攸县参加全国南方水稻工作会议,在中共湖南省委领导毛致用、王治国陪同下,视察了苏洲水轮泵电站建设工地。1978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谭震林专程回故乡视察农业机械化工作,驱车前往苏洲水轮泵电站,当他看到哗哗的河水送到几十米高的渠道时,笑着说:“不是机械化哪里会让河水走上山呢,现在这里的农民就不怕干旱了!”2009年10月,洣水上的桐坝水利综合工程动工。该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1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设计大坝为11孔钢质弧形门,每孔净宽14米,高8米。正常蓄水位为海拔72米,设计发电机组装机3台1.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5723万千瓦时,年通航能力为50万吨。静态投资2.45亿元,预计2013年能建成运营。桐坝工程建成后,既增强了攸县能源自给能力,又能为县城打造一个水上游乐景区。

  洣水在攸县县城经过,县城对洣水一直有城无防。志书记载,洪水曾多次侵淹县城。同治版《攸县志》载:“道光丙戌(1826)六月二十五大雨三日,酃县出蛟,二十七日大水猝至。城内水深七尺,漂没人民数千。衙内仓廒上房,尽行倒塌,冲没田亩农舍甚多。知县夏国琦详报康抚军及藩宪盐道宪,俱来临踏看。复委辰源道前知攸县事蒋绍宗往乡履勘,而夏今竟以劳瘁卒”。进入21世纪,攸县经过前期规划准备,2001年11月动工兴建县城防洪堤,至2008年完成城北保护圈3265米防洪堤建设,至2010年10月又完成了城南防洪堤建设。以防洪堤为依托建成的县城洣江风光带全长2315米,总投资1.2亿元。建有贯穿全境的滨江大道,3米宽的麻石人行道,13168平方米的绿化带,大小广场7处,广场面积3795平方米。铁路桥下广场,内设花池、健身场、观景台。汛期江水滔滔,气势恢宏;放眼远眺,山峰起伏,层林叠嶂,文明古塔,若隐若现。在滨江大道与望岳东路交口处,假山山势峻峭,岩壁裸露,瀑流借势而下,水花四溅,叮咚作响。假山池水中菖蒲茵茵,棱石晶莹。橡胶厂至跃进码头的江堤上,每隔150米建一码头。夏日,人们可下河戏水,游船垂钓,江心撒网。晚间,堤岸上高杆灯照亮河滩,月夜下人们嬉戏纳凉。跃进码头至洣水一桥之间有文化景墙、双龙戏珠墙、康亭、画廊等多处景观。细品文化景墙,攸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皆跃然画中。遥望对岸谭洲,竹茂粮丰,稻菽千重,令人心旷神怡,成为城区一大景观。洣水,在攸县县城更加妩媚动人。

  作者:谭贻芳

责编:颜洪

来源:攸县风物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